1、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的重要論述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維護民族團結的根本保證;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維護民族團結的制度保障。堅持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是維護民族團結的基本路徑;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
2、新時期我國民族工作的主題
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3.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國民族工作的基本方針
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區發展,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4.什么是民族團結
民族團結是指各民族之間和民族內部的團結,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處,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共同努力奮斗。
5、民族問題具有哪些特征
長期性、重要性、復雜性、敏感性、國際性和普遍性。
6、民族團結政策的內容
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促進各民族之間和民族內部的團結;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發展繁榮;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
7、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內涵
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由市政府主導、各民族群眾廣泛參與、創造性地推進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進步的一切社會活動。
8、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特點
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領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廣泛的群眾性、鮮明的時代性、形式的多樣性、永恒的創新性、切實的針對性等特點。
9、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總體目標
推進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貫徹落實;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的問題。
10、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思路
一個核心、一個突破點、三個重點、三個創新、五個轉變,即以黨的領導為核心,以爭取人心為突破點,以全社會參與、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和社會成員全覆蓋為重點,創新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思路、內容與方法,實現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主動性、實效性、針對性、創新性、全面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