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騰,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導師。
課程簡介
《環境衛生學》是內蒙古自治區精品課程,是預防醫學專業核心課程。以人類及其周圍環境因素為研究對象,研究自然與生活環境因素對人群健康影響的發生和發展規律,從而達到利用有利環境因素,趨避有害環境因素,增進人體健康,維護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目的。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幫助學生掌握環境衛生學理論知識,激發學生對預防醫學專業實踐、科研及前沿進展的興趣,以求拓寬夯實學生的專業視野,提高未來對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崗位勝任力,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形勢。
參賽體會
打有準備之仗。這是我第一次入圍自治區級的教學比賽,也是第一次全身心投入來準備教學比賽。真切的體會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講好一門課需要不斷的錘煉和積累。這個“準備”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要注意自己平時線下授課中與學生互動方面素材的積累,尤其是照片、視頻等材料。其次,一定要發揮集體的力量,形成課程組,來共同打造課程思政案例集,集思廣益,字斟句酌,不斷打磨。第三,專家指導至關重要。從復賽到決賽,教發中心的專家指導老師們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他們一路的指導正是思政的一種傳承和體現,專家指導確保我們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事半功倍。
言傳身教德業兼修。課程思政內容一定要貼切、自然,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不斷提升學生的課程學習體驗和學習成效為宗旨。例如,在講到慢性甲基汞中毒時,通過引入大家熟悉的抖音吃播主播因沒有科學食用扇貝而造成中毒的案例,讓同學們將枯燥的書本知識和現實生活建立聯系。在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的同時,傳遞健康飲食、科學飲食的理念,這背后其實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的應有之義。再如,我們教研室在抖音建立了科普公眾號,課后同學們需要上傳小組制作的科普視頻,通過視頻點贊率來打分。這個過程就踐行了學以致用,同時,讓大家認識到預防醫學工作者同時也是健康知識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