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艷楠,講師,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課程簡介
《醫學細胞生物學》是醫學本科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從顯微、超微和分子水平詳細介紹了人體細胞結構的特點及功能;應用先進的細胞生物學技術研究細胞生長、分化、衰老、死亡等現象的內在機制。在完成專業知識和能力培養基礎上,注重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提高學生同理共情,培養嚴謹求證的科學精神和仁心仁愛的奉獻精神。
參賽體會
行動與思考并進 在以往教學中,由于醫學細胞生物學的教學內容微觀復雜,名詞眾多,學生往往在學習基礎知識時已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醫學細胞生物學的興趣,同時提升課程的高階性、挑戰度,挖掘學生深入學習的潛能是我一直以來思考及探索的實際問題。
在課程組已有教學研究基礎之上,重新分析教材,篩選出三大課程思政主題:哲學思想、醫者人文精神、科研探索精神;并針對三大主題特色設計疾病示例、科研訓練和教學模型研發等教學內容;將解析疾病致病機制,科研思維模式訓練、實驗操作、科研能力訓練、教學模型演示、模型設計與研發等有機融合;問題導向式重新設計課堂教學,將更多的疾病知識融入到本章節內容中,如細胞外基質這一節,提取關鍵組分膠原,即學生熟知的詞匯切入課程,引出Ehlers-Danlos綜合征患者與膠原之間的聯系,結合本屆重點內容膠原結構、合成組裝及功能等分析為何Ehlers-Danlos綜合征的常見亞型患者皮膚為什么如此富有彈性?透過現象看本質,一病一解析。還拓展了更多與膠原相關的疾病,如纖維化,分析文獻中為何檢測COLa1的表達,逆向思維切入,講授膠原類型及命名的基礎內容;拓展膠原的典型染色方法,培養科研思維;提出現今治療疾病的先進的醫療技術有哪些?與細胞相關的基因編輯CRISPR-Cas9、干細胞療法的最近進展,拓展思維格局,提出更多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探索的興趣。在整個教學中,編寫各類問題的交叉提問,讓學生的大腦不斷思考,在思考中加強細胞生物學知識體系的架構,“小細胞,大哲學”,細胞的生命活動高度有序,動態平衡,矛盾又統一,發現哲學之美。每一個細胞結構的發現都是一部勤勉探索、嚴禁求證的科學發展史,培養探索興趣。學生不斷思考,反復驗證,在學習中思考,再思考時實踐,實踐中領悟,知行合一,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探索精神。
每介紹解析一種疾病,均有關注患者、科普宣傳、社會公益內容的拓展,例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提醒學生關注家人健康,關注體檢報告;通過學生關注的熱門劇集中的疾病與本章節疾病相呼應,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關注疾病的發生發展,關注身邊人的疾病類型,應用已有醫學細胞生物學知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查閱資料,關注疾病發生發展及預防和治療。仁心仁術,潤物無聲。挖掘醫學領域榜樣人物的事跡,如“共和國醫者”辛育齡教授,為人民永攀醫學高峰,攻堅克難,傳承醫者仁心,大醫精誠的精神。
“行動與思考并進”,培養學生不斷思考,不斷訓練,砥礪前行,溫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