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5至16日,新一屆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在北京西郊賓館召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王啟明、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主任范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農林醫藥處處長高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認證處處長張勇、新一屆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委員、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顧問組成員、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秘書處工作組成員以及2018年16所高等院校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小組組長/副組長等共6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王啟明發表講話。王啟明副司長對新一屆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的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并感謝與會專家為我國的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制度做出的貢獻。隨后他從高等教育改革的要點、醫學教育改革的重點、認證工作三個方面發表了講話。一是要進一步貫徹落實高等教育改革,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二是要進一步貫徹落實醫學教育改革,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建立"5+3"為主體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推動新時代醫學教育的創新發展;三是繼續做好認證工作,建立健全醫學專業的三級認證體系,加快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加強認證的國際交流合作,建立具有中國特色、與國際實質等效的醫學教育認證制度。

王啟明司長發表講話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主任范唯發表講話。范唯主任指出,教育部高教司、評估中心與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應形成“統一戰線”。不管是未來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雙萬計劃”、“金專金課”還是認證工作,其核心是“頂天立地”。“頂天”就是要為國家培養頂級一流醫學人才,代表醫學最高水平,引領醫學領域的發展,“立地”就是要保障醫學院校辦學的基本底線。

范唯主任發表講話
15日下午,與會專家對《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2016版)》展開了研討。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王維民教授圍繞臨床醫學本科教育標準的修訂及指標達成度判斷進行了主題發言。王維民教授指出,結合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十年經驗,進一步具化標準的觀測點和指標達成度是專業認證工作從經驗走向科學的選擇之一。原同濟醫科大學副校長文歷陽教授對2016版標準的新要求和部分觀測點進行了詮釋,他指出新標準應體現新理論、新要求,并從基本標準與發展標準兩方面對部分觀測點進行說明。隨后,與會專家分為四個小組,圍繞臨床醫學本科教育標準及指標觀測點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2016版)》研討
15日晚,工作委員會召開工作委員會委員會議。與會委員對《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章程》、《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認證指南(2018版)》、WFME機構認定相關工作進行了討論,對2018年度學校臨床醫學專業認證有效期延期決議、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顧問組成員名單及新一屆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秘書處工作組成員名單進行了審議。

工作委員會召開工作委員會委員會議
16日上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農林醫藥處處長高斌宣讀了教育部關于成立新一屆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的決定。臨床醫學認證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王維民教授宣讀了工作委員會顧問組及秘書處工作組成員名單。隨后,王維民教授以“內求定力,外聯共生”為主題進行了主任委員報告,從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發展與成果、專業認證在中國醫學教育中的定位及價值、未來工作等幾個方面匯報繼承與發展中的中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并對2019年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進行了部署。

主任委員王維民進行主任委員報告
隨后,各認證小組的專家代表分別匯報了南京大學、內蒙古醫科大學、石河子大學、三峽大學、湖州師范學院、濰坊醫學院、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鄭州大學、新鄉醫學院、河北工程大學、遵義醫科大學(原遵義醫學院)、吉首大學、暨南大學、川北醫學院16所高等院校2018年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的情況。與會委員分別就各院校的情況及認證結論建議進行了討論,并對16所院校認證結論建議進行現場投票并達成一致結論。

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工作會議
最后,與會專家就新一輪認證未來與三級認證體系、一流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結合問題展開討論。

教育部領導、工作委員會顧問組、工作委員會合影

教育部領導、工作委員會顧問組、工作委員會秘書處工作組合影
老中青三代醫學教育工作者共同為中國醫學教育發展獻計獻策,貢獻智慧,會議在熱烈祥和的氣氛下落下帷幕。
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秘書處
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
2019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