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書反映出教學內容的系統、重點和層次
有經驗的教師認為,板書應有明確的目的、主次分明、重點突出。一般說來板書的內容要緊緊圍繞教學目的,教學上的重點就是板書的重點,板書內容要為教學內容服務。有條理、有系統、重點突出的材料利于學生掌握,板書內容必須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才能便于學生記憶。
板書內容少而精
板書與講解一樣,貴乎少而精。古人說:少則得,多則惑。板書要做到少書、精書;板書要書在點子上,書在關鍵處,起到“畫龍點睛”“提綱挈領”的作用。
板書有計劃性
板書之前,要對板書內容有一個大致的安排,通盤考慮。書寫時把黑板分成三部分,重要內容寫在黑板中央。書寫時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標題、后內容、再小結。書寫要規范,不橫七豎八,雜亂無章。
書寫時字跡書寫正確,注意筆畫順序,間架結構,不寫不規范的簡化字,更要杜絕“自造字”的出現,更不能多一筆少一筆,不能在寫字時“倒插筆”。
板書簡潔、扼要,便于歸納、總結、概括
好的板書應是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化和濃縮,而不是講解內容的簡單重復,應把講解內容經過分解、綜合、歸納、演繹,使板書內容更加提綱化、系統化、形成知識網絡。
板書要設計小樣
有經驗的教師會在深入鉆研教材,認真備課基礎上,結合本班學生情況,在上課前設計一個切實可行的“板書提綱”——小樣,貼在教案的后面。上課時,由于對板書內容心中有數,使講解與板書相互配合得更加井井有條,效果更佳。
板書設計常用方法
1.摘錄提綱法
“摘錄提綱法”,就是摘錄教材富有標志性的中心句、段中主句或關鍵詞句而形成“提綱式板書”的方法。這種方法簡便易行,但要基于教材自身內容的明確性、結構的條理性。

2.概括歸納法
“概括歸納法”類似學術論文前的“摘要”寫法,在歸納教材內容、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抽象、升華、深化,這樣板書才有深度。這種板書設計方法,基于教師對教材的研究、分析及自身的概括能力。高度的概括能力,是抽象思維的良好品質,這種方法對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也有較好作用。
3.圖形示意法
“圖形示意”,即用符號、線條、圖形,配以簡要文字示意教材內容,變抽象為具體、變深奧為淺顯。這種方法,基于教師對教材認真的鉆研、高度的概括、獨到的表達,反映教師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技藝技能及審美情趣。
4.板畫賦形法
板畫,又稱簡筆畫、黑板畫,是教師在課堂上以簡練的線條,在較短的時間內高度概括勾勒出各種景物、事物、人物等形象的一種繪畫。以板畫(簡筆畫)為板書的方法,形象直觀,也稱“賦形法”或“描狀法”。由于生動有趣,有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記憶效果,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5.表格解釋法
表格不僅適用于傳統的文字式板書,而且適用于電化教學演示。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表格式板書為之提供了較好的選擇。表格式板書最大的特點是信息量大、條理清楚,簡約明了,有整齊、對稱、均勻、清晰、簡潔之美。
6.比較對比法
比較有許多方法,從性質上分有求同法、求異法、縱比法、橫比法、定性法、定量法、綜合法、專題法;從內容上分有知識比較、中心比較、人物比較、結構比較、語言比較、情節比較、文體比較、作者比較、背景比較、手法比較、風格比較、情景比較等等,用在總結、復習、單元教學上效果更好。
7.排列組合法
對教材中不同內容的分類排列、綜合疊加。從信息論上看,這叫“信息的交合”。教材、課文中不同信息的組合會產生不同的感知效果。接近的、相似的、閉合的、連續的、對比的、形態完善的組合,較易形成整體知覺。板書設計應力求在時間上、空間上、邏輯上組成一個有意義的、有規律的系統。方法上,有時序組合、地域組合、事理組合、對比組合、相似組合、接近組合等?!?/span>
8.夸張變形法
為突出重點、難點,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板書的表現力,教師可以運用變形、夸張的方法設計板書,以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印象。這種方法用“漫畫”的手法,大膽設計,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和審美價值,深受學生的歡迎。
總之,板書也是門學問,是門藝術,值得我們每位教師去探究,相信經過鉆研,板書定能為我們的課堂增加一份亮色。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 節選自:高校教師專業發展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