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三级密码|婷婷激情综合亚洲五月色|亚洲情趣|Gay大陆年轻帅小伙2022上|色老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奶头走光合集精品|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免费|日韩无码|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丝袜美腿诱惑一区二区,麻豆免费视频,女帝一边上朝一边被c流水小说,爱情岛亚洲论坛成人网站,撕开奶罩揉吮奶头视频,女女中文字幕女同ssxx,91视频福利

 
 
     
 
 
最新消息 ·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內蒙古自治區專利獎評獎辦法》的通知    2023/06/01      · 包頭醫學院:加快推進科研成果孕育產出和轉移轉化 | 科技激勵    2023/04/28      ·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科技激勵的若干措施》    2023/04/28      · 《關于加強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的實施意見》    2023/04/28      · 科技部等二十二部門發文進一步規范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工作    2022/09/15
 
     
 
  政策法規
 國家政策法規 
 自治區政策法規 
 學校規章制度 
 
 
當前位置: 首頁>>政策法規>>自治區政策法規>>正文
 
 
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與管理辦法(2021年修訂)
2023-05-09 09:48   審核人:

第一章

 

第一條 為進一步加強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建設與管理,深入推進高等學校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全面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結合我區高等學校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以下簡稱重點研究基地)是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自治區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民族團結、文化繁榮以及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等重大需求,通過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組織重大理論和應用對策研究、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和動態監測評估等措施,集聚和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促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引領文化傳承與創新,服務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

第三條 重點研究基地實行“面向需求、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內外聯合、競爭創新、動態管理”的運行機制,鼓勵和支持行業企業、科研院所、政府部門和高等學校聯合共建重點研究基地。

第二章 管理體制

第四條 重點研究基地建設采取由自治區教育廳和依托高校共同建設,以依托高校自建為主的方式。實行“競爭入選、定期評估、不合格淘汰”的動態管理模式。

第五條 重點研究基地是依托高校人事權和財務權相對獨立的科研實體機構,在資源配置上計劃單列。

第六條 自治區教育廳在基地建設中的主要職責是:

(一)負責重點研究基地建設計劃、管理辦法、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實施;

(二)組織重點研究基地的申報、立項、檢查評估;

(三)對重點研究基地的建設工作進行監督指導,并負責專項建設經費的資助。

(四)做好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和發展的協調、服務工作。

第七條 依托高校在基地建設與管理中的主要職責是:

(一)組織本校重點研究基地的推薦申報工作,并負責具體日常實施和管理;

(二)制訂本校重點研究基地的具體建設計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并負責推進落實;

(三)為重點研究基地提供良好的科研條件和配套經費支持;

(四)組織和支持重點研究基地舉辦重大學術活動;

(五)定期檢查考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情況。

第八條 重點研究基地實行依托高校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主任由依托高校聘任。雙方須簽訂責、權、利明確的定期聘任合同,明確規定受聘人的目標責任,管理權限、生活待遇、獎懲措施和考核標準。對任職期間因各種原因不能正常履職的主任,應酌情予以調整。依托高校解聘或者變更基地主任應報自治區教育廳備案。

重點研究基地主任的主要職責、任職條件和聘任程序如下:

(一)主要職責:

1.負責重點研究基地的全面工作,籌措和批準使用經費;

2.負責全面實施重點研究基地建設計劃,實施重點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確定的學術發展規劃;

3.制定重點研究基地管理辦法與規章制度;

4.負責聘任副主任、專兼職研究人員及行政管理人員;

5.負責向依托高校及自治區教育廳匯報工作。

(二)任職條件

1.本學科領域知名的帶頭人;

2.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管理水平和凝聚力;

3.身體健康,年齡一般不超過55周歲。

第九條 重點研究基地設立學術委員會,作為學術研究指導和咨詢機構,其主要職責、人員組成和工作程序如下:

(一)主要職責

1.制訂和修改學術委員會章程;

2.審議重點研究基地的學術研究方向及中長期研究發展規劃;

3.擬定年度研究項目指南,受自治區教育廳委托,負責本基地研究項目的評審;

4.負責重大成果的評議工作;

5.對重大課題經費的合理使用提出建議并監督;

6.協調本學科領域的重大學術活動。

(二)人員組成和工作程序

學術委員會組成人員應為單數且不少于7人,由國內著名學者組成,應為單數,注意選擇中青年學者;學術委員會成員(包括正副主任)中本校學者不超過三分之一。學術委員會名單由依托高校提出,報自治區教育廳審核備案。

學術委員會委任期一般為3年,每年至少舉行一次全體會議。學術委員會成員的產生辦法以及換屆、增補、主任人選、民主表決程序等事項,應在章程中做出明確規定。學術委員會章程需報自治區教育廳備案。

第十條 重點研究基地的建設標準是:

(一)在學科建設方面 根據學科發展的趨勢及自治區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凝練學科方向,形成學科特色和優勢,使其成為國家重點學科的培育基地。

(二)在科學研究方面 以提升高等學校科技創新能力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能力為目標,組織開展重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整合教育、科研資源,產出重大創新性成果,促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協調發展,使科學研究的整體水平保持區內領先地位,達到國內相同研究領域先進水平,為自治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三)在人才培養方面 通過科學研究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一流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干,逐漸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創新團隊;通過課程開發和吸收研究生參加課題組,促進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學轉化,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培養碩士、博士等高級專門人才;為社會相關人員提供本研究領域最新科學知識的培訓,成為自治區乃至全國相同研究領域的專門人才庫和人才培訓基地。

(四)在學術交流方面 通過參與制定本研究領域的發展規劃,舉辦國內和國際學術會議,接受國內外訪問學者等措施,開展研究領域的學術活動,使其成為自治區乃至全國的學術交流中心,并從中發現人才,吸引人才,為學科建設服務。

(五)在社會服務方面 通過大量的實踐和調研,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服務社會,形成良性互動;通過承擔政府和各企事業單位委托課題研究,為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開展咨詢服務,提高解決重大實際問題的綜合研究能力和參與重大決策的能力,成為重要的咨詢服務基地。

(六)在深化科研體制改革方面 通過建立研究人員聘任制和內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形成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內外聯合、競爭創新的運行機制,搭建共享科研平臺,與學科建設互相支撐、互相促進,在科研體制改革方面發揮示范作用。

 

第三章 人員管理

第十一條 重點研究基地實行以“開放、流動、競爭、合作”為原則的全員聘任制,專兼職人員均打破終身制,由主任聘任并簽訂責任、權利、利益明確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定期聘任合同。

聘任合同應明確規定專兼職研究人員在受聘期間研究課題名稱及來源、研究經費數額及來源、聘任時間、受聘期間享受的待遇和條件、研究成果的考核標準、獎懲措施等等。

第十二條 為保證重點研究基地骨干隊伍的相對穩定和研究方向的長期發展,依托高校可根據重點研究基地實際需求設立少量有固定編制的科研崗位。科研崗位實行公開競聘,競聘上崗者要與重點研究基地簽訂聘用合同,要明確崗位的責任和義務,承擔的科研任務和要求,落實課題和經費。

第十三條 重點研究基地主任應聘任1名專職或兼職科研秘書,協助處理日常工作。

第十四條 重點研究基地應積極吸收中青年教師參與重大項目研究,培養高素質的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干;積極吸收研究生參加課題組,促進碩士、博士等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積極吸收博士后參加研究工作。

第十五條 重點研究基地應把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學層面轉化,推動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第十六條 重點研究基地每12年須主辦一次全國性的大型學術會議,有條件的應積極主辦國際性學術會議,借以組織科研隊伍、研討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主動把握科學前沿,更好的凝練基地研究方向,不斷提升重點研究基地的學術水平,擴大提升學術影響,加強區內外和國內外的學術交流,發揮專業研究學術交流中心的平臺作用。

第四章 項目與成果管理

第十七條 重點研究基地要整合相關學術領域的科學研究資源,通過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把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產出具有創新性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當作基地建設的首要任務。應主動承擔國家、自治區有關部門和各企事業單位的委托研究項目,積極爭取國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

第十八條 重點研究基地項目實行“公開競爭、公開招標、擇優支持”的原則,各重點研究基地要制定科研項目規劃,并經學術委員會審議通過后予以公示。

第十九條 重點研究基地應充分發揮基礎研究的優勢,瞄準學科前沿,增強創新意識,樹立精品意識,力爭產出填補學科空白和具有學術前瞻性的創新成果,尤其要加強對社會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為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重大決策提供有建設性的和有影響力的咨詢報告。

第二十條 重點研究基地要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由重點研究基地經費資助的所有項目研究成果(包括論文、專著和研究報告等),作者第一署名單位應為相應的重點研究基地名稱,同時須在封面顯著位置注明“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金資助”。

第二十一條 重點研究基地研究項目的中期檢查、終結報告及成果驗收,按《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章 保障條件

第二十二條 自治區教育廳設立專項經費支持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對立項建設期內的重點研究基地每年投入一定的建設經費,實行動態撥款,根據年度績效評價情況決定下一年度的撥款額度,依托高校對本校重點研究基地每年投入一定的運行經費。共建重點研究基地的各方投入經費應在共建協議中明確規定,鼓勵企事業單位向重點研究基地捐贈資金和儀器設備。

第二十三條 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經費主要用于科研項目、資料建設、學術期刊、學術交流、學術會議和網絡、數據庫建設等。其中,科研項目經費占總經費的2/3;資料建設經費、學術會議及其他經費之和占總經費的1/3

重點研究基地全部經費必須由依托高校財務管理部門統一管理、核算,單獨建賬,專款專用。

第二十四條 基礎設施條件是重點研究基地發展的重要保障,依托高校要加強對重點研究基地基礎設施和條件的建設,為重點研究基地提供不低于10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和圖書資料用房,配備科研工作所需要的計算機軟硬件、儀器設備及網絡信息平臺。

第二十五條 重點研究基地原則上應建立獨立于學校圖書館的專門圖書資料室。圖書資料室應收集必要的外文書刊資料、最新書刊資料和非出版物(如研究案例等),配備專門資料人員對圖書資料進行編目并單獨造冊登記。

依托高校圖書館應優先滿足重點研究基地圖書資料特別是外文圖書資料的訂購需要,并提供有關資料編目、信息查詢服務。

第二十六條 重點研究基地要加強信息數據平臺建設,建立結構合理、便于查詢統計的重點研究基地的專業數據資料平臺。同時借助互聯網條件逐步建立與研究方向相符的專業資料庫或數據庫。

第二十七條 重點研究基地應建立完備的科研檔案管理制度,并指定專人負責檔案管理工作。科研檔案管理的范圍包括科研人員檔案、科研項目檔案、科研成果檔案、學術會議檔案、科研經費檔案、工作報告檔案、科研誠信檔案等。

 

第六章 驗收與評估

第二十八條 評估工作以質量為導向,重點考察學術水平和學術貢獻、研究成果應用、人才隊伍培養等情況。對基礎研究類的成果側重評價原創性、學術性和影響力,對應用研究類成果則側重應用價值和社會效益。

第二十九條 驗收評估。重點研究基地建設期滿后,由自治區教育廳組織驗收評估。評估通過的重點研究基地正式運行,自治區教育廳給予經費和科研項目等方面的傾斜;對未能通過評估的重點研究基地視情況予以停止撥款、限期整改、取消基地建設資格。

第三十條 運行評估。重點研究基地正式運行后每五年進行一次全面評估。評估不合格的重點研究基地在經過整改后可重新申請評估,整改期限不超過兩年,再次評估仍不合格的,不再列入重點研究基地序列。

第三十一條 評估程序為:

(一)依托高校自評。參加評估的重點研究基地根據本辦法和評估工作具體安排,認真開展自評工作,形成自評報告。

(二)同行專家評估。自治區教育廳組成或委托第三方機構組織專家組,通過綜合考察評估,對重點研究基地工作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形成評估報告并給出評價結論。

(三)結論發布。自治區教育廳對評估報告和結論進行審議后予以正式公布。

第三十二條 評估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重點研究基地全面達到建設標準的情況,特別是科研成果和學術水平,主要理論創新和學術貢獻;對學科和研究領域的拓展和深化;中長期科研規劃實施以及科研目標的實現等。重點研究基地除報告科研進展情況外,要提交能反映其科研水平的署名成果目錄,簡要評價和說明。重點研究基地科研項目是評估的主要內容之一,要考察課題選擇、研究隊伍組織、課題實施、結項驗收的全過程,特別注重成果的轉化,社會反響和效益。

(二)依托高校在科研體制改革以及設施、經費、政策等方面支持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的措施落實情況。

(三)依托高校科研管理部門和重點研究基地負責人的管理工作水平、效率和績效。

第三十三條 在評估中發現下列情況之一者,可視具體情況給予停止撥款、限期整改、取消資格等處理:

(一)重點研究基地的辦公用房、資料用房、儀器設備、圖書資料、數據平臺建設等不達標或無明顯改善;

(二)依托高校的配套經費未到位或違反重點研究基地資助經費使用的有關規定;

(三)未按計劃開展研究工作或沒有取得有重大影響的研究成果。

(四)評估中有弄虛作假、謊報數據等現象;

(五)研究成果存在抄襲剽竊問題和其他違反學術規范行為的;

(六)經專家檢查評估確認,其他高校同一研究方向的科研機構其整體研究水平和實力已超過現有重點研究基地。

第三十四條 為促使重點研究基地盡快達到建設標準,依托高校要加強對重點研究基地的指導、檢查和協調,幫助重點研究基地解決問題,并隨時通過工作簡報和年報的形式向自治區教育廳上報重點研究基地建設情況。簡報內容包括重大學術活動報告、重大項目進展情況報告、科研成果報告、規章制度制訂、修改和執行情況報告、提交有關部門的咨詢報告等其他有關工作情況報告等。重點研究基地于統計年度的次年31日前將年報由依托高校通過正式行文報自治區教育廳。

第三十五條 《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評估細則》以本辦法附件形式發布。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 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英文全稱為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t Universities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重點研究基地對外稱: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XX大學(學院)XX研究基地(中心)。

第三十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原《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與管理辦法》 (〔20088號)同時廢止。

 

 


 

附件: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評估細則

附件

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

重點研究基地評估細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規范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以下簡稱研究基地)的定期評估工作(以下簡稱評估),根據《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特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評估工作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科學評估,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提高質量,促進發展。評估重點是研究基地的研究水平與能力、科研成果與社會貢獻、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開放交流與運行管理能力等。

第三條 評估工作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以提高質量為導向,以學術創新為目標,以加強能力建設為重點,依靠專家,注重實效,動態調整,以評促建,采取定性評估與定量評估相結合的方式(評估指標體系見附件),全面提升研究基地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基礎建設和制度創新水平。

第四條 定期評估是研究基地建設運行、動態管理的重要環節,在年度考核的基礎上進行,評估周期為5年。自治區教育廳根據情況對研究基地進行不定期抽查。

第五條 所有通過驗收并且正式開放運行期滿3年的研究基地均應參加評估,未滿3年的研究基地可自愿申請參加評估。

第六條 自治區教育廳負責評估的組織實施,包括:制訂研究基地評估細則,確定參評研究基地名單,建立評估專家庫,組織開展評估工作,確定和發布評估結果,受理對評估工作的實名異議。

第七條 研究基地依托高校負責指導和組織本校研究基地做好評估的準備工作,為研究基地評估提供支持和保障,審核評估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并承擔材料失實的連帶責任。

第二章 評估材料

第八條 評估材料是研究基地評估的依據,必須反映評估期限內的真實情況,包括研究基地年度考核報告和5年工作總結。評估材料存在弄虛作假情形的研究基地,根據評估材料的真實程度,當年評估結果定為整改或不通過評估。

第九條 評估材料中屬于國家科學技術涉密范圍的內容,應按照《國家科學技術保密規定》執行。

第十條 研究基地根據評估期內提交的年度報告編寫5年工作總結,原則上需在依托高校進行公示。總結中列舉的所有成果必須是評估期內獲得,且各項數據和成果應與年度考核報告的內容相符,并標注有研究基地名稱。

 

第三章 評估程序

第十一條 自治區教育廳于評估前6個月下達參評的研究基地清單。

第十二條 評估工作在研究基地依托高校自評的基礎上按初評、現場考察和綜合評議三個階段進行,分別組織專家評估,于下半年完成評估工作。

第十三條 初評采取專家會議評審的方式。初評專家在會議期間應審閱評估材料,聽取研究基地主任工作報告并交流討論后,根據評估指標體系對研究基地進行記名打分。按照學科領域相近的原則,分組進行。

第十四條 各參評研究基地主任到會做工作報告,并對專家提問進行答辯。報告時間30分鐘,答辯10分鐘,其他參評研究基地可以旁聽。

第十五條 現場考察按照初評結果分組進行。自治區教育廳確定各研究基地現場考察時間和路線,于考察前10個工作日通知相關參評研究基地。

第十六條 現場考察過程由專家組長主持。主要考察研究基地的運行狀態、建設內容和管理機制;核實研究內容、科研成果情況和社會服務情況;檢查依托高校對研究基地的支持和條件保障的落實情況,以及對研究基地的日常監督管理等情況。專家組采取聽取研究基地主任和依托高校工作報告、審閱材料、提問質詢、召開座談會或進行個別訪談等方式進行考察。其中:

研究基地主任工作報告主要介紹評估期限內研究基地取得的標志性技術成果,并對研究基地的運行狀況和管理機制進行全面、系統總結。

由校領導或科研管理部門負責人代表依托高校,報告評估期限內依托高校對研究基地的資源投入、條件保障、政策支持、日常監督管理等情況。

?第十八條 研究基地應提供以下材料備專家組查閱:基本運行經費、建設資金投入等有關財務證明(包括到賬和使用情況);各類相關項目合同書、項目批準書、獲獎證書;各類科研成果、咨政報告、學術交流和會議等相關證明材料;內部管理規章制度等。

第十九條 專家組經交流討論后,向研究基地和依托高校簡要反饋意見和建議,現場考察結果不予現場公布。

第二十條 綜合評議要按照初評和現場考察情況,對研究基地進行評議,提出綜合評估意見,評估意見應明確指出研究基地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

第二十一條 評估專家的選取根據評估工作需要在專家庫中抽取。

第二十二條 評估實行回避制度,與研究基地有直接利害關系者,包括研究基地正副主任、固定人員,學術委員會成員,研究基地主管部門及其他直接相關者不得作為評估專家。研究基地可提出希望回避的專家名單并說明理由,與評估材料一并上報。

第四章 評估結果

第二十三條 自治區教育廳根據專家評估意見和評估報告,確定并發布評估結果及處理意見。評估結果分為優秀、良好、整改、未通過評估四類。其中評估結果為優秀的研究基地不超過15%,評估結果為整改和未通過評估的研究基地不少于10%,其他研究基地評估結果為良好。

第二十四條 評估結果為整改和未通過的研究基地整改期不超過兩年,期滿后由自治區教育廳組織專家現場檢查整改結果,檢查通過的研究基地評估結果定為良好,檢查未通過的研究基地不再列入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序列。

第二十五條 不參加評估或中途退出評估的研究基地,不再列入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序列。

第二十六條 評估結果在自治區教育廳網站公示一周。公示期內接受實名提出異議。最后以書面形式向參評研究基地和依托高校反饋評估結果。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七條 評估工作人員和評估專家應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保密規定,科學公正、嚴肅認真地履行職責。

第二十八條 本規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由自治區教育廳負責解釋。

附: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評估指標體系

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

重點研究基地評估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權重

評價內容

研究水平與能力(35%

研究方向與研究內容

10%

研究方向明確、穩定(5%);

研究內容特色優勢明顯(5%)。

研究水平

10%

獲得重大突破,解決重大問題,標志性成果影響力強(5%);

研究水平達到國內領先(5%)。

研究團隊和基本條件

15%

基地主任和學術帶頭人發揮作用(5%);

研究和管理隊伍具有一定規模且結構合理(3%);

人才發展通道與評價體系完善,師德師風優良(2%);

基地使用空間獨立且相對集中(3%);

基地信息化建設情況(2%)。

研究成果與社會貢獻(35%

研究成果

20%

科學研究探索發展(5%);

原始創新能力提升(5%);

取得的突破性成就(5%);

協同創新機制及其效果(5%)。

社會貢獻

15%

咨政報告被采納情況(5%);

提供咨詢和培訓服務情況(5%);

其他社會服務和貢獻情況(5%)。

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15%

學科建設

6%

促進學科發展的具體舉措(3%);

對學科發展的支撐作用(3%)。

人才培養

9%

本科生、碩士、博士培養情況(4%);

鼓勵和支持學生創新創業情況(3%);

與國內外科研機構聯合培養創新人才情況(2%)。

開放交流與運行管理(15%

開放共享

5%

科學傳播與普及、網站宣傳和建設情況(3%);

科研氛圍,學風建設、學術交流情況(2%)。

發展規劃

5%

工程中心定位,發展目標,發展前景(3%);

學術委員會支撐作用(2%)。

管理與支持

5%

內部規章制度、運行管理機制、內部考核情況(3%);

依托高校在政策、資源配置、人事、經費等方面支持情況(2%)。

關閉窗口
 
 
     
 
  友情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內蒙古科技廳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
包頭市科技局
 
 
 

版權所有:包頭醫學院 地址:內蒙古包頭市東河區建設路31號 郵編:0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