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是第七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由包頭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點亮精神火炬”2023包頭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在包頭市第一工人文化宮舉行。在發布儀式上,公布了2023年“最美科技工作者”20名、“最美科技創新團隊”10個。我校“疾病流行病學與衛生健康政策團隊”獲得2023包頭最美科技創新團隊,劉錚然教授作為負責人帶領團隊參加2023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并上臺領獎。

本團隊始終堅持多學科合作發展、團隊與基地共建,來自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等3個學科方向20余名教師加入科技創新團隊。依托學校與內蒙古自治區綜合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立戰略協作關系、“人畜共患病與轉化醫學內蒙古自治區協同創新中心”平臺,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朝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市密云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及自治區全部12個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立的合作關系,團隊主要針對蒙古族居民慢性病、飲水型砷中毒等地方病的病因與健康危險因素評價,鼠疫、布氏桿菌病等重點傳染病防控、體系建設、監測預警機制等領域開展研究,關注民族地區基層衛生服務研究領域,圍繞民族地區衛生健康政策研究、人群健康評價等領域,開展包括衛生健康政策咨詢與評價、衛生健康機構疾病防治體系與能力建設評價、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研究。牽頭完成國家與自治區衛生健康委、自治區政協、各有關盟市政協與衛生健康委12 項專項課題,通過建立一系列評價體系,完成包括內蒙古自治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調查研究報告、內蒙古自治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控能力調查研究報告、內蒙古自治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員疾病防治能力培養機制與評價報告、包頭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及能力建設研究報告、內蒙古自治區加強公共衛生監測預警體系建設調研報告、內蒙古自治區婦幼衛生服務能力調研報告、包頭市健康城市建設研究報告(與復旦大學合作)等10余份共20 萬余字邏輯嚴謹、內容充實以及針對性強的系列調研報告。
近年來,團隊成員受聘為自治區政協、包頭市委政策研究室(改革辦)智庫、包頭市政協智庫專家,服務社會的能力明顯增強,先后承擔完成內蒙古“加強公共衛生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包頭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及能力建設”專題協商調研工作和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委托的專項調研工作,調研報告得到自治區、包頭市兩級黨委政府、政協和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的肯定,有關研究成果寫入自治區及有關盟市衛生健康“十三五”“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實現成果好而又快的直接轉化。
2022年“疾病流行病學與衛生健康政策團隊”被學校評為“創新團隊”,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該團隊建設與發展進入快車道,依托學校與北京大學共建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平臺、與南京醫科大學建立戰略協作關系,實現與北京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生物統計學、社會醫學與健康教育學、衛生政策與管理學科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團隊中多名教師攻讀博士研究生、訪學進修,并實現包括國家自然基金、、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哲學與社會科學重點課題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的突破,團隊成員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自然科學基金、科技計劃項目、高等學校自然科學重點課題、哲學與社會科學重點課題40 余項。
團結就是力量、發展才是道理。站在新的起點,“疾病流行病學與衛生健康政策團隊”將繼續發揚堅定創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銳意擔當作為的精神風貌,為學校教育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奉獻力量,為包頭市、自治區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貢獻包醫方案,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包醫力量。
(公共衛生學院、科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