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對于思政課一線教師來說,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就要在日常教學中提高立德樹人的責任感,做到走心、用腦、創新。
思想政治理論課只有走心才能打動人心、凝聚人心。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要帶著真情實意工作。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思政課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一課”,思政課教師的細心、耐心至關重要。思政課教師要拿出對學生的充分尊重和真摯情感,堅持平等交流、坦誠溝通,充分了解當代大學生的興趣、愛好、習慣、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等各方面情況,準確掌握學生的所思所想、困惑所在、期待所在,找準學生的“心結”,有針對性地把科學理論講深講透,把知識從書本上搬到學生的腦海里,以真誠和耐心,把真善美的種子埋在學生心里,幫他們把人生第一粒扣子扣好。
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要“用腦”,嚴格遵循規律。“用腦”要做到講方法、有溫度。如何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政課的到課率、抬頭率、點頭率?這就需要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實際,聚焦并及時回答學生普遍關心關注的理論和現實問題,采用案例教學、互動教學、情景教學、網絡教學、實踐教學等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載體。既重視以理服人,也注重以情感人,善于把“大道理”轉化為“小故事”,以小見大,借事說理,以理說事,讓有意義的內容有意思,讓有深度的理論有溫度。
除了走心、用腦,思政課還需要不斷創新。針對時代特點,思政課要創新載體,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現代信息技術,打造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緊密結合的育人體系,推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使思想政治教育從平面走向立體,從靜態走向動態。同時,要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開放融合,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社會實踐、創新創業、黨建團學、校園文化等有機融合,發揮思想政治工作與行業企業、鄉村社區、紅色基地等校外教育資源的協同育人作用,形成育人強大合力,助推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岳修峰 作者為河南許昌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07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