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問題式學習”或“問題導向學習”的自主學習模式,以案例為基礎,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討論為形式,在輔導教師的參與下,圍繞某一醫學專題或具體病例的診治等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習過程[1]。PBL模式最早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美國西余大學醫學院的綜合課程教育,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首次把PBL引入醫學教育領域,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2]。1986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原西安醫科大學率先將PBL引入我國,此后引進PBL的院校漸增,例如原湖南醫科大學、第四軍醫大學、暨南大學等[3]。這些院校分別在基礎課、臨床課和實驗課中部分試行PBL,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試行結果表明此法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培養實用型醫學人才方面,有以教師為主體、以講課為中心、采取大班全程灌輸的傳統教學模式無可比擬的優勢,值得在國內醫學教育領域推廣施行。
一、我國PBL模式的基本方法
國內醫學院校實施PBL大致包括以下四個環節:①準備工作:選取教材的部分或全部內容,教師先講授總論、概念及重點內容作為過渡,并向學生提供教師編寫的 PBL 輔導材料進行預習;②提出問題:由教師提供給學生能夠揭示學科內涵豐富性和復雜性的問題,包括理論思考題、病例、模擬病人等;③小組討論:課堂上8-10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每個問題由2-3次討論課組成。小組成員在歸納出必須知道的有關細微問題后,分頭查閱參考文獻或做實驗來尋找答案,小組成員再次碰頭時分享查詢結果,互相補充,最終得到各個細微問題的滿意答案,教師在此過程中通過提問等形式啟發學生形成共同學習目標并及時糾偏;④課堂討論:學生在課堂上分享學習成果,教師做點評并給出每個案例的學習目的[4]。
通過2-3次課的主動學習,學生通過自學及溝通交流取得關鍵信息,最終獲得了與案例問題有關的綜合知識。教師在整個輔導過程中,一般不直接向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提供參考答案,也不直接回答學生的提問,而是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控制學生討論的范圍和時間,指導學生如何去發現有關問題的關鍵信息,記錄學生們的表現,以便明確不同學生的學習弱點并給予相應的幫助,最后由教師得出每個案例的學習要點,作為學生復習掌握的重點。
二、應用PBL對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臨床思維
當今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從紛繁復雜的知識中高效獲取所需知識已成為醫學生面臨的難題。PBL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促進了基礎知識與臨床實踐的融會貫通,培養了醫學生的臨床思維。PBL是以小組為單位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小組內將所查找的知識交流共享,探討解決臨床問題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逐漸具備成為一名合格臨床醫生的資格。
(二)有利于傳授綜合知識
PBL 模式以培養有能力的臨床醫生為最終目的,強調學生面對不同的病患時能迅速準確地對病情作出診斷和治療處理。所以,它是從培養臨床醫生的角度學習實用性知識,也即學生通過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如圖書館、電腦學習軟件、文獻檢索系統以及模型等多種形式進行自學,習得滿足臨床工作所必需的醫學基礎知識和醫患關系、醫護協作關系以及醫社關系等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
(三)有利于準確評估教學效果
傳統考核評價模式是在整門課程進行的中間及結束后進行統一考試,由于授課過程貫穿整個學期,極易造成學生學了后面忘前面,不利于準確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PBL模式的考核,可根據每次討論課學生發言的次數、質量及書面報告進行綜合評估,從基本概念、解決問題的能力、方法、思路等多方面進行考查,在一個學習專題結束后,進行臨床技能考核、病例分析考試等,這種分散考試和最終綜合考試相結合、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模式,科學地判斷了學習的實際效果,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與課程的進行形成良性循環,激勵學生在下一個專題的學習中更加投入,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有利于推進考試制度的改革。
三、河北醫科大學對PBL模式進行的有益探索
我國部分醫學院校在進行PBL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棘手問題,如缺乏專業案例撰寫人員、PBL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硬件設施相對落后等,使PBL教學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河北醫科大學的PBL教學模式為解決以上問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借鑒。
(一)規范案例撰寫流程
PBL是以案例為基礎、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撰寫高質量案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河北醫科大學組建了PBL案例撰寫小組,將來自臨床的真實病例根據學生學習需求進行改編,PBL案例先組內討論、修改,再請臨床專家進行指正。案例經學生、教師應用后反饋,根據反饋意見再修改,成為比較成熟的案例。案例形式上深入淺出,內容上整合多學科知識,培養了醫學生的臨床思維。
(二)組織跨學科教師團隊
教師作為PBL促進者的角色非常重要,起引導和支持小組成員之間互動的關鍵作用。河北醫科大學擔任PBL課程的教師堅持高標準高學歷,絕大部分是教授和副教授,約有一半教師是碩士生導師或博士生導師[5]。該校PBL模式有完整的師資培訓程序,一名PBL指導教師要歷經校內外培訓、試講、督導專家聽課等環節的培養。并在教學備課等過程中,請臨床專家和案例撰寫人給予培訓和指導,還不斷組織PBL教師去國內外知名院校進行學習和培訓。
(三)增加教學基礎設施
河北醫科大學建設多個PBL研討間,配置白板、多媒體等設備,同時提供書刊文獻和相關的數據庫,解決學生搜集信息的難題,方便學生通過不同渠道來掌握醫學知識并了解疾病診治的常規流程,促進基礎與臨床的銜接和多學科的融會貫通。
(四)建立多元化評價模式
河北醫科大學對PBL教學模式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形式,也即根據學生每次課上回答問題次數、質量以及作業完成情況等進行評價。該形式包括學生自評、互評及師評,以便于綜合測評教學效果,使學生認識到自身優缺點,明確努力方向。在整個PBL課程結束時,進行臨床病例考試,考察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實現終結性評價。該校PBL教學考核既對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考核,又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信息檢索閱讀提煉能力等進行合理測評。
(任普慧編輯整理)
參考材料
[1]于術偉.LBL、PBL、TBL在醫學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
[2]姜萍.PBL教學模式在高等醫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5.
[3]慕景強.PBL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04.
[4]沈建新.PBL: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2001.
[5]杜少嚴.PBL教學模式在河北醫科大學的實踐與探索[N]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20.
[6]Wyer PC.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 critical re-evaluation[J].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2019.
[7]O Doherty D.What can we learn from problem-based learning tutors at a graduate entry medical school?a mixed method approach[J].BMC Med Edu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