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證”知識
1.《標準》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本標準以修業五年為基本學制的本科臨床醫學專業教育為適用對象,只對該專業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面提出最基本要求。
2.《標準》對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提出了哪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要求;(2)知識要求;(3)技能要求。
3.《標準》對臨床醫學專業教育提出了哪幾方面的基本標準?
《標準》圍繞宗旨及目標、教育計劃(培養方案)、學生成績評定等10大領域和44個亞領域分別制定了標準要求,具體的十個方面為:
①辦學宗旨及目標的標準;
②制定教育計劃的標準;
③學生成績評定的標準;
④與學生相關的標準;
⑤與教師相關的標準;
⑥教育資源標準;
⑦教育評價的標準;
⑧科學研究的標準;
⑨管理和行政的標準;
⑩改革與發展的標準。
4.《標準》中明確了哪幾方面人員在課程計劃制定方面的重要地位?
《標準》提出了課程計劃從制定到管理的具體要求,明確了教師、學生和其他利益方代表的重要地位。
5.《標準》對課程計劃的核心要求主要有哪些?
(1)《標準》詳細列舉了思想道德修養課程,自然科學課程,生物醫學課程,行為科學、社會科學及醫學倫理學課程,公共衛生課程,臨床醫學課程等六類課程的基本要求;
(2)強調了預防醫學、人文科學以及新興、交叉和邊緣學科課程的教育;
(3)醫學院校應積極開展縱向或(和)橫向綜合的課程改革,將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整合;
(4)課程計劃必須體現加強基礎、培養能力、注重素質和發展個性的原則;
(5)并在整個教學期間講授科學方法和循證醫學原理,注重學生交流能力、自主和終身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以及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
6.《標準》對臨床課程教學的具體要求主要有哪些?
課程計劃中必須安排臨床醫學課程及臨床實踐教學,提倡早期接觸臨床,利用模擬教學進行臨床操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訓練;(2)課程計劃中必須制訂臨床畢業實習大綱,安排不少于48周的畢業實習,確保學生獲得足夠的臨床經驗和能力。
7.《標準》對教學方法改革的核心要求是什么?
必須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中心”和“自主學習”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維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關注溝通與協作意識的養成。
8.《標準》對考試結果的分析與反饋有什么要求?
在所有考試完成后必須進行基于教育測量學的考試分析,該分析包括整體結果、考試信度和效度、試題難度和區分度,以及專業內容分析。然后將結果以適當方式反饋給有關學生、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最后將其用于改進教學。
9.《標準》對提供學生支持與咨詢服務有什么要求?
(1)醫學院校必須建立相應機構,配備專門人員對學生提供必需的支持服務;
(2)必須就課程選修、成績評定向學生提供咨詢和指導服務,對學生在學習、心理、就業、生活、勤工助學等方面予以指導。
10.《標準》對吸收學生代表參與學校事務管理有什么要求?
(1)醫學院校必須吸收和鼓勵學生代表參與學校管理、教學改革、課程計劃的制訂和評估以及其他與學生有關的事務;
(2)支持學生依法成立學生組織,指導鼓勵學生開展社團活動,并為之提供必要的設備和場所。
11.《標準》對臨床教學基地的數量要求是什么?
醫學院校必須擁有不少于1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醫學類專業在校學生與病床總數比應達到 l:1。
12.《標準》對利益方參與教育與教學評價有什么要求?
(1)醫學院校的教育評價必須有領導、行政管理人員、教職人員和學生參與;
(2)教學評價必須有政府主管部門、用人單位、畢業后教育機構的積極參與。
13.《標準》對學生參與科學研究活動有哪些要求?
(1)醫學院校必須將科學研究活動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采取積極、有效措施為學生創造參與科學研究的機會與條件;
(2)課程計劃中必須安排適當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為學生開設學術講座、組織科研小組等,積極開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活動。
14.什么是臨床醫學專業認證?
教育認證是為了保證教育質量而實施的外部質量保證制度。臨床醫學專業認證是依據認證標準是教育部和衛生部聯合頒布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教高(2008)9號)以及《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2016版),通過學校自評和外部專家考察評審,以確定臨床醫學專業在教育教學方面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或達到)國家標準要求,同時幫助學校找出弱項或者差距,指出改進醫學教育的方向,保證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15.專業認證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
(1)更新教育思想,促進真正意義的以學生為中心教育觀念的形成,保證受教育者的權益得到更好地體現;
(2)依據國際醫學教育的發展趨勢,對學校醫學教育進行全面客觀地“診斷”,幫助學校建立一套科學的、可行的辦學理念和發展遠景,以促進學校健康、持續地發展;
(3)認真查找與國際醫學教育的差距,明確學校醫學教育的改革方向,為更大力度的改革奠定基礎;
(4)促進我國醫學教育進入國際醫學教育的發展平臺。
16.醫學教育認證中貫徹的兩個標準是什么?
國際醫學教育標準和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
17.我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任務要求是什么?
到2020年完成138所舉辦臨床醫學專業的院校的專業認證,促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8. 臨床專業認證的原則有哪些?
(1)保證認證過程的獨立性、客觀性和公正性;
(2)尊重教育機構的辦學自主權和教育模式的多樣性;
(3)重點考察臨床醫學專業教育目標、辦學標準和質量保障體系的實現狀況,并確認呈報材料的有效性;
(4)確保認證標準的穩定性和認證程序的嚴肅性,在廣泛收集客觀證據和信息的基礎上得出認證結論的建議。
19.臨床專業認證的形式有哪些?
認證的主要形式為聽取校長的自評報告、專家組實地考察和召開座談會三種。實地考察就是專家組分組別走訪基礎醫學院、臨床學院等,考察學校的圖書館、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臨床技能教學中心、PBL 教學場所、學生自主學習室等教學設施。在座談會考察形式中,專家組考察相關主要課程的學院、系或教研室和臨床醫院,考察分別召開基礎和臨床教師、學生、教學管理人員等座談會,與教學管理者、教師和學生充分地溝通和交流。
20.認證結論有哪幾種?
(1)完全認證:教育機構的臨床醫學專業教育教學符合《標準》的要求。認證有效期限為8年,認證有效期自認證報告提交之日算起;
(2)有條件認證:教育機構的臨床醫學專業教育教學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專家組視具體情況確定認證有效期限,一般為 3-6 年;
(3)不予認證:教育機構的臨床醫學專業教育教學達不到《標準》的要求。其中,完全認證和有條件認證均為認證通過。在有效期內,接受認證的教育機構均應按照專家組的要求提交改進報告,工作委員會視情況決定是否進行回訪。
21.醫學院校應以何種態度申請臨床專業認證?
(1)誠信求實;(2)為改進而認證;(3)為發展而認證。
22.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過程是什么?
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過程包括學校自評、專家組進??疾旌托纬烧J證報告三個階段:
(1)學校自評:學校依據國際醫學教育發展趨勢,對學校醫學教育進行全面客觀的“診斷”,認真查找學校醫學教育與國際醫學教育的差距,明確學校醫學教育的改革方向,為實施醫學教育更大力度的改革奠定基礎。
(2)專家組進校考察:專家組首先聽取學校關于醫學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整合、教學方法、評價方法和質量保障等方面的自評報告。然后,針對考察重點,分組實地走訪考察。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訪談和召開座談會。實地考察結束前,專家組提出認證建議,形成對學校的初步認證報告,并向學校進行簡要反饋;
(3)形成認證報告:結束學??疾旌蟮娜齻€月內,專家組依據《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2016版)》逐條完成了寫實性的認證報告,征求學校意見后報中國醫學教育認證工作委員會。
23.本科醫學教育的根本任務(或培養目標)是什么?
培養具有初步臨床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醫學畢業生,為學生畢業后繼續深造和在各類衛生保健系統執業奠定必要的基礎。
24.學生成績評定體系包括哪兩個方面?
包括形成性評價體系和終結性評價體系。形成性評價包括測驗、觀察記錄、查閱實習手冊等,終結性評價包括課程結束考試及畢業綜合考試等。
25.如何正確處理考試與學習之間的關系?
提倡進行綜合考試,以鼓勵學生融會貫通地學習;提倡學生自我評估,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形成。同時,考試頻次和類型應注意發揮考試對學習的導向作用。
26.臨床教學基地有哪些類型?
臨床教學基地按與醫學院的關系及所承擔的任務,基本上可以分為附屬醫院、教學醫院和實習醫院三類。
27.成為教學醫院有什么條件要求?
教學醫院必須符合下列條件:有省級政府部門認可為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的資質;學校和醫院雙方有書面協議;有能力、有責任承擔包括部分臨床理論課、見習和實習在內的全程臨床教學任務;有臨床教學規章制度、教學組織機構和教學團隊;有一屆以上的畢業生證明該醫院能夠勝任臨床教學工作。
28.學校的教育交流可采取哪些方式?
學校間或者學校與其他高等教育機構建立合作及學分互認機制,該機制可通過醫學院校之間認可課程來實現;提供適當資源,促進教師與學生進行地區及國家間的交流。
29.如何正確看待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1)必須明確科學研究是學校的主要功能之一;
(2)必須為教師提供基本的科學研究條件,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提倡創新和批判性思維,促進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3)提倡教師將科研活動、科研成果引入教學過程,通過科學研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及科學精神;
(4)必須加強對醫學教育及管理的研究,為教學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30.專業認證和教學水平評估的區別?
|
認 證 |
評 估 |
目的 |
幫助被認證學校查找醫學教育存在的不足,明確改革方向 |
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 |
對象 |
專業 |
學校 |
性質 |
辦專業資質的評價 |
辦學水平的評價 |
內容 |
硬件是辦學必備的條件,不僅對所接受的教育情況全過程進行考查,而且特別注重對學校輸出結果——畢業生實際掌握的技能進行考查評價 |
對教學設施、教學儀器設備、師資隊伍等辦學硬件有規模和數量上的要求,重視硬件的達標 |
手段 |
強調各層次的座談會 |
強調查閱材料 |
結論 |
只給出的是專業是否符合認證標準的評價,通常分為完全認證、有條件認證、不予認證 |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