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關于醫學教育認證,國家的最新政策和要求?
答:《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63號)發文中提到建立“健全醫學教育質量評估與認證制度,到2020年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國際實質等效的院校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制度,探索實施高職臨床醫學、護理等專業質量評估,加強醫學類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推進畢業后醫學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第三方評估。”,“建立預警和退出機制,對高校和承擔培訓任務的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動態管理,質量評估與專業認證不合格者限期整改,整改后不達標者取消招生(收)資格 。”
問: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專業如何界定?
答: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范圍為2012年版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編號為100201K的臨床醫學專業。
問:學校開辦臨床醫學專業的獨立學院是否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范疇內?
答:目前進行的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不包括獨立學院,但需考慮獨立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占用臨床教學資源情況。
問:請問如何申請臨床醫學專業的認證?
答:學校應在每年4月或10月向工作委員會秘書處提交認證申請,填報臨床醫學專業質量監測數據;工作委員會秘書處組織完成對臨床醫學專業質量監測數據及認證申請的審議,并將審議結果告知學校。
認證申請通知會發布在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官方網站:http://wcame.bjmu.edu.cn
問: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申請表中的聯系人有什么要求?
答:學校聯系人是指在專業認證的過程中與秘書處和認證小組聯系的負責人。
學校臨床醫學專業認證聯絡人應該熟知學校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詳細情況,能夠緊密配合工作委員會秘書處及認證專家組秘書的工作,并能在認證申請、認證現場考察、認證經費報銷、認證持續改進等階段做好對接。
問:我們學校沒有進行課程整合和PBL教學改革,是不是就不具備申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條件?
答:《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鼓勵學校適應醫學教育發展的規律和趨勢進行教學改革,但是標準也尊重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和多樣化,允許學校根據臨床醫學專業培養目標和標準的要求選擇適宜的教學模式。
問:院校提交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申請后,如何確定能否進行認證?
答:院校提交申請給工作委員會秘書處后,秘書處會對申請表進行初審,主要核查院校提交的申請材料是否齊全。初審后,秘書處會定期組織專家集中審議下一年度的申請表,根據專家審議意見確定是否接受該校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申請,并將審議結果反饋給學校。
一般來說,申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學校,應至少有1屆畢業生,擁有不少于1所三級甲等直屬附屬醫院,生均床位數不小于1。對于達不到該條件的學校,秘書處可先不接受其認證申請,給學校相應的專業建設時間,待學校達到門檻條件之后,再次提交認證申請。秘書處也可委派專家組對院校進行前期考察,進一步了解情況后再確定進行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時間。
問:學校在接到通過認證申請的通知后,還需要做什么工作?
答: 認證申請通過后,學校可與工作委員會秘書處協商確定認證現場考察時間。
同意學校認證申請后,工作委員會提前6個月向學校通報認證現場考察的時間;至少提前1個月組建認證專家組并征求學校對認證專家組組成的意見。
學校需要依據認證標準進行自評,撰寫自評報告,在認證現場考察前1個月向工作委員會秘書處及認證專家組成員提交自評報告。同時,學校需及時提供相關材料并解答相關問題,配合認證專家組制定考察日程,完成認證現場考察經費相關要求和工作。
詳見《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院校手冊》認證程序章節。
問:現場考察日程如何確定?
答:認證現場考察工作時間一般為4-6天,可根據校區和醫院的分布情況適當延長。現場考察的具體時間一般為每周的周一至周四,為學校的正常教學運行時間。
工作委員會提供現場考察日程模板共專家組和學校使用。現場考察的具體日程由專家組制定并征詢學校意見,現場考察座談會的參會人員,應該由專家組指定。
現場考察專家組在標準的指導下,參照現場考察日程安排模板,制定適合于院校結構、規模、教學情況的現場考察計劃。
現場考察專家組會對學校在主校區、分校區、直屬附屬醫院、教學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設施和資源的質量進行評估,并酌情對學校附屬的代表性核心見習輪轉醫院進行評估。在實際現場考察中,除了考察校園環境、圖書館、食堂、宿舍、文體設施等實體設施外,還包括:(1)聽取院(校)長報告;(2)座談會,包括各級學術和管理委員會、院校管理人員、教師、學生、各利益方代表等;(3)教學觀摩,包括理論課、教學查房、實驗課、PBL教學等,均根據學校現有教學運行情況選取,無需專門安排;(4)現場走訪,如各學院、學系、教研室、實驗室、教學或研究中心、實踐基地、臨床醫院和社區衛生中心等教學相關部門(5)教學相關資料查閱。
問:認證結論和認證有效期限是指?
答: 認證結論分為通過認證和不予認證。
對于2020年12月31日以前首次接受認證的學校,通過認證的有效期為3~8年,自認證專家組認證現場考察結束之日算起。對于非首次接受認證或2020年12月31日以后接受認證的學校,通過認證的有效期為6年或10年,自認證專家組認證現場考察結束之日算起。
學校在認證有效期限(未延長的)結束前半年提交綜合報告(如有境外專家參與,應同時提交英文版綜合報告)。工作委員會秘書處組織專家審讀綜合報告(可視情況組織回訪),工作委員會依據專家意見決定是否延長期限或重新認證。認證期限只可延長1次,均延長4年,認證期限累計最多不超過10年。
認證有效期延長至10年不等同于認證有效期為10年。
問:認證結論公布后院校還需做什么?
答:院校應該按照認證報告提出的建議和要求持續改進,每年常規更新臨床醫學專業質量監測數據并及時提交進展報告和綜合報告;秘書處請專家審閱進展報告,并將審閱意見及時反饋給學校。工作委員會建立回訪制度,針對認證報告所提出的建議是否改進進行考察。
認證有效期限(未延長的)或延長期結束前半年內,向工作委員會秘書處提交新一輪認證申請。
問:認證結論及有效期可以被撤銷嘛?
答:工作委員會根據學校進展報告及回訪情況,可撤銷認證結論及有效期,并報教育部備案。
問:學校哪些重大變化需要及時告知工作委員會?
答:學校在認證有效期內如發生重大變化,應及時告知工作委員會秘書處。重大變化包括校名、校址、管理體制、招生、資源、教育計劃等領域的變化。
問:如何理解臨床課程教學必須在臨床環境中進行?
答:《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明確要求課程計劃中必須安排臨床實踐教學,提倡早期接觸臨床。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教學應密切聯系,臨床的見習和實習必須在醫院臨床環境中進行,有專門的指導教師指導。醫學生應該有足夠的機會觀摩并與患者接觸,以便實現預期的教育目標。學校應該有相關制度保證見習和實習的時間和質量。
在臨床環境中安排臨床醫學課程,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接觸患者,并 做出合理的教學安排。合理的教學安排是指臨床教學時間不少于整個課程計劃時間的1/2,在臨床教學中實際接觸患者的時間不少于整個課程計劃時間的1/3。
問:臨床醫學專業認證中附屬醫院、教學醫院和實習醫院如何定義?
答: 參照教高(1992)8號文件規定,定義如下:
1.附屬醫院:附屬醫院是醫學院的組成部分,與醫學院有隸屬關系,包括承擔臨床全程教學(理論教學、臨床見習、畢業實習)的附屬綜合醫院和承擔臨床部分教學的附屬專科醫院。
2.教學醫院:教學醫院是與高等醫學院校建立穩定教學協作關系的綜合醫院或專科醫院。教學醫院需符合以下條件:(1)有政府認定為醫學院校附屬醫院的批件;(2)有學校和醫院雙方簽訂的書面協議;(3)醫院承擔臨床階段全程教學或部分教學;(4)有教學組織機構保障和制度保障;(5)有一屆以上的畢業生。
3.實習醫院:實習醫院是指經學校與醫院商定,在學校和醫院主管部門備案的,與高等醫學院校建立穩定教學協作關系的醫院,承擔高等醫學院校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畢業實習任務。 2016版《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中規定:臨床教學基地除附屬醫院以外,還包括教學醫院、實習醫院和社區衛生實踐基地。附屬醫院和大學有行政隸屬關系,教學醫院、實習醫院等與大學無行政隸屬關系。教學醫院必須符合下列條件:有省級政府部門認可作為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的資質;學校和醫院雙方有書面協議;有能力、有責任承擔包括臨床理論課、見習和實習在內的全程臨床教學任務;有完善的臨床教學規章制度、教學組織機構和教學團隊等。
問:臨床醫學專業認證中生均床位數如何計算?(不包括與臨床醫學專業無關的附屬專科醫院)
答:生均床位數=教學床位數/醫學類專業在校本專科學生數,根據《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的要求,生均床位數應不小于1。
(1)學生數指醫學類專業本專科學生的自然數,其中醫學類專業包括麻醉、檢驗、影像、康復、口腔、全科醫學等占用臨床教學資源的專業和獨立學院中占用本科臨床教學資源的專業;
(2)教學床位數=附屬醫院床位數(包括附屬綜合醫院和與臨床專業教學有關的附屬專科醫院)+承擔全程臨床教學的教學醫院床位數(不包括承擔部分教學的專科醫院)。醫院的床位數為醫院近三年向衛生部門呈報的年終統計報表床位數)。
問:如何理解課程計劃?
答:課程計劃包括培養目標、預期結果、課程模式、課程設置(課程結構、 組成、學分和時間分配)和考核方法等。
在課程計劃中描述每門課程的內容、課程安排的先后順序以及其他課程要素,以保證生物醫學課程、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和臨床科學課程之間的協調。
課程模式可以以學科、器官系統、臨床問題、案例等為基礎。
課程設置應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者之間的比例可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核心課程應列為必修課程,拓展課程依培養目標的不同,可列為必修或選修課程。
問:什么是橫向整合和縱向整合?
答:橫向整合指生物醫學基礎學科之間或臨床學科之間的整合,如將生物醫學基礎學科的人體解剖學、生物化學和生理學進行整合;或將內科學與外科學進行整合,如消化內科學與胃腸外科學的整合、腎內科與泌尿外科學的整合。
縱向整合指生物醫學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的整合,如將新陳代謝紊亂和生物化學整合,或將心臟病學和心血管生理學整合。
問:臨床實習畢業實習的要求是?
保證畢業實習時間不少于48周,合理安排臨床主要二級學科實習輪轉 即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的實習時間。臨床主要二級學科實習輪轉包括內科(其中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應分別不少于3周)、外科(其中普通外科時間不應少于6周,且需同時包括胃腸外科和肝膽外科)、婦產科和兒科等科室輪轉。
問:什么是早期接觸臨床?
答:早期接觸臨床指在基礎醫學學習階段,有計劃地在臨床環境中安排臨床相關內容的學習,主要包括醫患溝通、病史采集、體格檢查等。
問:什么是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答:終結性評價是在教學活動結束后進行,用于判斷教學目標是否達到預期結果的評價手段。終結性評價側重于學生成績和學習結果的評定。
形成性評價強調教學過程與評價過程相結合,重視和強調教與學過程中的及時反饋和改進。形成性評價既有助于教師了解教學效果并優化教學,又有助于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并調整學習策略。
問:如何理解教育評價?
答:教育評價指根據相應的標準,運用科學手段,通過系統的收集信息資料和分析整理,對教育計劃、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的質量判斷,為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
建立教育監督與評價的機制,強調對教育計劃、過程及結果的監督與評價。依據專業的質量標準,需對教育過程各環節提出具體的要求,將相關監督與評價結果用于課程計劃的改進(如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和畢業生調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