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三级密码|婷婷激情综合亚洲五月色|亚洲情趣|Gay大陆年轻帅小伙2022上|色老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奶头走光合集精品|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免费|日韩无码|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丝袜美腿诱惑一区二区,麻豆免费视频,女帝一边上朝一边被c流水小说,爱情岛亚洲论坛成人网站,撕开奶罩揉吮奶头视频,女女中文字幕女同ssxx,91视频福利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標志是什么?

時間:2021-04-07   編輯:黨委統戰部   點擊:[]

關于“國民革命”的口號

國共合作是在“國民革命”旗號下進行的。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前曾把他領導的斗爭稱為國民革命,但含義不清,目標也不甚明確,以后長期不再使用。1922年9月,陳獨秀在《向導》第2期上發表《造國論》一文,提出以國民革命解除國內國外的一切壓迫,同“打倒列強,除軍閥”的革命任務直接聯系起來,賦予了國民革命新的明確的政治內容。陳獨秀指出:

我們造國的程序是:第一步組織國民軍;第二步以國民革命解除國內國外的一切壓迫;第三步建設民主的全國統一政府;第四步采用國家社會主義開發實業。

1923年5月,蔡和森在《向導》第23期發表《中國革命運動與國際之關系》的文章,對“國民革命”作了進一步闡述,指出:

殖民地國民革命運動的特性就是:一面打倒國內的封建勢力,一面反抗外國帝國主義;在這種立場上,殖民地的無產階級所以可與革命的資產階級結成聯合戰線。

從此,國民革命的口號風靡一時,深入人心。在國共兩黨的努力下,國民革命思想在全國范圍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廣泛傳播開來,在大革命浪潮中發揮了喚起和團結民眾的重大作用。

改組國民黨

國共合作的前提條件是改組國民黨。經過多次的嚴重挫折,孫中山在最后確定聯俄聯共的政策時,下決心以蘇俄為榜樣改組國民黨。1922年9月,孫中山召開國民黨首次改組會議,指定包括共產黨員陳獨秀在內的9人組成國民黨改進案起草委員會,對國民黨黨綱和總章進行修改。1923年元旦,孫中山發表《中國國民黨改進宣言》,次日召開中國國民黨改進大會,公布黨綱和總章,隨后宣布國民黨本部干部名單,其中共產黨員陳獨秀為本部參議,林祖涵(林伯渠)為總務部副部長。2月21日,孫中山重返廣州,就任陸海軍大元帥,第三次建立廣東革命根據地。10月,應孫中山邀請,蘇聯政府代表鮑羅廷到達廣州,被孫中山聘為中國國民黨組織訓練員。至此,國民黨改組進入實質性階段。

10月19日,孫中山委任廖仲愷、汪精衛、李大釗、張繼、戴季陶等5人為國民黨改組委員。24日,又委任廖仲愷、譚平山等9人為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汪精衛、李大釗等5人為候補執行委員,負責籌備改組工作。28日,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成立,鮑羅廷被聘為顧問。

12月9日,孫中山發表演說指出:

吾黨此次改組,乃以蘇俄為模范,企圖根本的革命成功,改用黨員協同軍隊來奮斗。

國共合作建立過程中,共產黨起了積極推進作用。黨的各級組織做了許多思想工作,動員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加入國民黨,宣傳三民主義,積極推進國民革命運動。1923年11月下旬,中共中央召開三屆一次會議通過了《國民運動進行計劃決議案》,指出,“國民運動是我黨目前全部工作”,全黨“當以擴大國民黨之組織及矯正其政治觀念為首要工作”。在廣東、上海、四川、山東等地,努力擴大國民黨組織;在政治上,根據三民主義之民族主義,促使國民黨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宣傳及行動。反帝國主義的運動,在中國國民運動中,比反軍閥更為切要,軍閥與帝國主義者有沖突時,吾人得助軍閥以抗外人,斷不可借外力以倒軍閥。

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孫中山主持下在廣州舉行。它是中國國民黨(包括它的前身興中會、中國同盟會、國民黨、中華革命黨)30年歷史上第一次舉行的全國代表大會。出席會議的代表有165人,其中共產黨員有23人。孫中山指定胡漢民、汪精衛、林森、謝持、李大釗5人組成大會主席團。

大會通過的宣言,對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作了適應時代潮流的新解釋。經過重新解釋的三民主義被稱為新三民主義。

民族主義有兩方面內容,“一則中國民族自求解放,二則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突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內容;

民權主義主張民主自由權利“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者所得而私也”,“效忠于帝國主義及軍閥者,無論其為團體或個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權利”;

民生主義最重要的原則是,“一曰平均地權,二曰節制資本”。

宣言還在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并將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這兩個方面聯系起來,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大會通過《中國國民黨章程草案》,確認了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原則,雖然國民黨內部情況相當復雜,但它已經開始成為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聯盟。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這是中國共產黨實踐民主革命綱領和統一戰線政策的重大勝利。

關于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當選的24名中央執行委員中,有共產黨員李大釗、譚平山、于樹德3人;在當選的17名候補中央委員中,有共產黨員毛澤東、張國燾、瞿秋白、林伯渠、韓麟符、沈定一、于方舟7人。也就是說,共產黨員共10人擔任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或候補委員,約占總數的1/4。接著,國民黨召開一屆一中全會推選廖仲愷、譚平山、戴季陶為國民黨中央常委,并決定成立中央黨部。在中央黨部所設的8個部中,共產黨員譚平山任組織部長,林伯渠任農民部長,楊匏安、馮菊坡、彭湃、張善銘等分別擔任組織、工人、農民、青年等部的秘書。3個中央黨部執行部中,也安排共產黨人擔任負責人。

上海執行部有毛澤東、惲代英、鄧中夏、向警予、羅章龍等;北京執行部有李大釗、于樹德、褚松雪等;漢口執行部有林伯渠、李立三、林育南、項英等。

由于孫中山的堅持,國民黨一大后開始貫徹體現國共實行“黨內合作”的新的組織路線。但是,國民黨右派只在口頭上不得不贊成,心里并不愿意執行。是否真正執行大會通過的宣言和章程,實際上成為后來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同國民黨右派斗爭的核心問題。這次合作實現后,以廣州為中心,很快開創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來源:“統戰新語”微信公眾號

 

上一條:大革命高潮如何到來?北伐戰爭如何勝利?
下一條:國共合作政策是怎么確立的?

關閉

版權所有:包頭醫學院 地址:內蒙古包頭市東河區建設路31號 郵編:014040     蒙ICP備140021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