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早期統一戰線活動有哪些?
組織工人階級統一戰線
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最先進的階級——工人階級的政黨,一經成立就集中力量開展工人運動。1921年8月11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張國燾擔任書記部主任。這是黨領導工人運動的第一個公開機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宣言》號召“已成立的勞動團體加入這個書記部與我們共同進行”,開展對資本家的斗爭。隨后,在北京、漢口、長沙、廣州、濟南先后設立了分部。1922年8月,總部從上海遷往北京,也建立了上海分部。黨集中力量開展工人運動,在各地開設工人夜校,創辦工人刊物,組織產業工會。以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為起點,中國共產黨領導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個高潮。在持續的13個月里,全國發生大小罷工100余次,參加人數在30萬以上,充分顯示出組織起來的工人階級的力量。
為加強中國工人階級的內部團結,1922年5月1日,中國共產黨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名義,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到會代表中有共產黨員、國民黨員、無政府主義者以及無黨派人士等共173人,代表全國12個城市、110多個工會和34萬有組織的工人。大會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把反帝反封建作為工人運動的基本目標,在大會宣言中號召全國工人階級團結起來,削平行幫,消除隔閡,不分地域,不分黨派,不分男女老少,聯合成一個階級戰線,反對國際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會議產生由國民黨黨員黃煥庭、林偉民、謝英伯和共產黨員譚平山、鄧培組成的5人主席團。大會決定在全國總工會成立以前,委托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為全國工人組織的總通訊機關,并負責召集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實際上承認了共產黨在全國工人運動中的領導。
組織各界統一戰線活動
黨在以主要精力開展工人運動的同時,積極在學生、農民、青年、婦女以及知識界等各界開展統一戰線活動。
早在1919年,周恩來就組織成立了有30多個團體、170多個單位,包括工人、學生、婦女、新聞、教育、工商、士紳、宗教等各界在內的天津各界聯合會,這是全國成立最早的聯合會,也是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組織。
1921年4月,上海《共產黨》月刊發表《告中國的農民》一文指出,革命者應面向農民,“要設法向田間去,促進他們的覺悟”,號召農民“集合起來”。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共產黨人彭湃領導的廣東海陸豐農民運動影響深遠,為后來農民運動的興起積累了經驗。
1921年8月,黨組織在上海幫助中華女界聯合會改組,舉辦平民女校。黨的二大通過了關于婦女運動的決議,開展女工運動,組織進步婦女組織。
上海、北京等地黨的早期組織在籌建共產黨的同時,領導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黨成立后加強青年工作,在整頓和重建的基礎上,1922年5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中央局書記陳獨秀、青年共產國際代表達林出席并指導大會,會議通過了青年團綱領、章程等決議案,選舉產生了由施存統任書記的青年團中央領導機構。
1922年5月,李大釗、鄧中夏、陳獨秀等發起組織以反對帝國主義宗教侵略為宗旨的非宗教大同盟,提出了求“反帝”之同、存“信仰”之異的指導思想,反對帝國主義的文化侵略。
這一時期,黨還在各地發起民權運動大同盟,廣泛宣傳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張。
來源:“統戰新語”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