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縱觀中國文學藝術史,不僅有諸子百家、唐詩、宋詞、元曲等,還要有諸如藏族的《格薩爾》、蒙古族的《江格爾》、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等優秀文化瑰寶,不僅有京劇、昆曲、皮影戲,還有呼麥、長調、藏戲、大歌、農樂舞等珍貴文化遺產……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爭奇斗艷、交相輝映,雄辯地說明中華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文明,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共同歷史記憶。
“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悠久的中國歷史和文化造就了我國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錯雜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千百年來,中華各民族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交流交融,在共同抵御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歷史進程中,共同開發和開拓了祖國的廣褒疆域,共同豐富和發展了祖國的經濟,共同創造和構建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與文明,使各民族凝結為心心相印、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
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經歷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世界金融危機、青海玉樹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災難重大考驗,56個民族在危難中團結一心、守望相助,結成一道堅不可摧的新的長城,戰勝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書寫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各民族群眾的心貼得更近了,情融得更濃了,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中國是一個團結奮進的多民族國家,哪一個民族都不可或缺,更加堅定了在未來前進道路上同舟共濟、休戚與共的信心和決心。
蒙古族有句諺語:井水里沒有魚,枯樹上沒有葉。中華民族是一個血脈相通的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結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黨和國家賦予每一個民族平等權利、平等地位,也體現了各民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都擔負著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責任和義務。對于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來說,各民族成員都要有家庭成員意識,在不斷鞏固“五個認同”的基礎上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撫今追昔,鑒往知來。各民族團結奮斗、共同繁榮既是中華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也是我們追夢圓夢的力量之源、希望所在。每個民族、每個公民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力量,中華民族這個命運共同體就會持續釋放出無窮的生命偉力,立于不敗之地,抵達光輝彼岸!
來源:內蒙古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