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大力推進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中國行動,推動重大慢性病防治關口前移,加強健康知識宣傳和早篩早診早治,推進基層慢性病多病共防共管。2025年新年剛過,寒假伊始,我校公共衛生學院與鄂爾多斯市烏審旗聯合開展了居民慢性病影響因素現場調查工作。自2025年1月9日至18日,在烏審旗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當地有關鄉鎮政府的協同配合下,公共衛生學院、全科醫學院40余名師生冒著嚴寒早出晚歸、加班加點,歷經10天的艱辛工作,圓滿完成了烏審旗慢性病影響因素的現場調查工作。醫學技術與麻醉學院、護理學院也派出居住地在烏審旗的3名學生積極參加。

聚焦責任落實,謀劃部署到位
2024年8月,在接到烏審旗委托的項目任務后,由副校長劉錚然教授領銜的公共衛生學院疾病流行病學與衛生健康政策團隊就著手組建涵蓋社會醫學、流行病學、統計學、衛生事業管理學、臨床醫學、全科醫學、心理學等多學科專業,由10余名教師和3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共同組成調研團隊。經過近2個月的論證、研討,構建出符合烏審旗居民實際,涵蓋行為生活方式、健康狀況、慢性病健康知識知曉、膳食結構等多維度的《鄂爾多斯市烏審旗慢性病及危險因素調查問卷》,并制定《烏審旗慢性病影響因素調查現場調查工作方案》,成立專項調查領導小組,構建了嚴密的組織架構,明確調查目標任務、方法步驟、職責與要求。為保證調查工作有條不紊推進,團隊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流程與標準操作規范,召開調查啟動暨專題培訓會議,針對調查方案、調查方法、技術標準、流程等進行詳細解讀,明確了每個環節的具體要求和操作規范,組織調查員就模擬問卷調查、問答溝通技巧等內容進行實際操作培訓,確保每位調查員都熟練掌握現場調查方法,具備獨立完成調查任務的能力,夯實現場調查技術基礎。調查工作開始后,每天晚上需要召開總結會議,及時了解情況、總結工作、解決問題,統計調查數據,調整優化工作方案,保證后續調查工作高效進行。

維護師生安全 做好后勤保障
堅持以師生為本,團隊始終將師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專門召開會議強調安全意識、明確安全責任,并為全體參加調查師生投保中國大地保險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為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團隊制定了詳細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考慮到調查工作的強度和持續時間,調查團隊與烏審旗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積極聯系,在食宿安排上也做了充分準備,保證師生在高強度的調查工作后能得到充分休息和充足的營養補充,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調查工作中。

統籌高效組織,分工協作推進
現場調查工作建立了高效的指揮體系,現場調查總負責人全面統籌規劃、協調各方資源、實時督察各環節工作。根據師生的專業特長和技能,團隊拆分為體格檢查組、問卷調查組、采樣組等多個小組,明確各小組職責,確保各項工作順暢銜接。體格檢查組嚴格按照操作規范,為居民進行身高、體重、胸圍、腰圍、血壓、血糖等各項身體指標檢查;問卷調查組負責與居民溝通交流,詳細詢問包括人口學基本特征、個人行為生活方式、健康狀況、醫療衛生服務情況、慢性病核心知識知曉情況、膳食情況等與慢性病及相關影響因素有關內容,填寫調查問卷;采樣組則負責樣本采集、處理與保存。調查團隊根據現場檢查結果,還向居民普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知識,耐心解答群眾提出的各種疑問。

校地緊密合作 工作有序開展
為確保本次烏審旗慢性病影響因素調查工作高效、高質量完成,在調查前期,團隊多次與烏審旗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過線上、線下先后召開對接、推進與協調會議,進一步完善《烏審旗慢性病影響因素調查方案》《鄂爾多斯市烏審旗慢性病及危險因素調查問卷》,并到現場進行預調查,針對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修訂和完善。烏審旗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不僅提供了專業的技術指導,還協調各方資源,在物資調配、體格檢查、樣本采集、運輸存儲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時派出專業技術人員積極參與到社區、嘎查村、企業、事業單位、市政服務中心等實地調查工作當中。當地鄉鎮政府積極協調各方,為調查工作提供場地便利,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宣傳動員,組織當地居民參與調查,提高了居民對慢性病調查工作的認知度和參與度。校地協同努力,有力地保障調查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多場所、多人群的調查,最大程度地保證了樣本的代表性。

基線成果豐碩,夯實研究基礎
此次現場調查共完成了3200 多份居民調查問卷和 1500 多份采樣體檢數據的收集,為深入分析烏審旗慢性病影響因素提供了重要的基本數據資料,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形成的調查結果將有助于揭示當地慢性病的發病情況,明確高危人群與關鍵影響因素,為地方政府制定精準慢性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提高防控工作針對性與有效性,對于提升當地居民整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通過團隊師生向居民詳細講解慢性病危害、預防措施等健康教育宣傳,增進了當地居民對慢性病的認識,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識。下一步團隊還將運用先進的統計學方法,深度挖掘數據背后的信息,進一步明確慢性病影響因素間的關聯,為制定干預措施提供更精準建議;未來持續通過定期調查關注當地慢性病防控情況,提供長期技術支持與指導來助力當地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培養高層次公共衛生人才 建設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
2024年,我校獲批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填補自治區高等醫學教育的空白。站在新的起點,公共衛生學院全體師生勇擔公共衛生重任、服務社會積極作為,認真落實學校提出的“早實踐、多實踐、全過程實踐”實踐教學改革創新舉措,學生自一年級開始利用假期、周末時間積極投身社會服務、開展專業實踐。通過深入基層開展現場調查研究,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將理論知識、專業實踐與社會服務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在扎實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真正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并通過社會服務促進青年學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立志報效國家,實現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并堅定自己為推進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投身基層建設、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的決心,也為創新培養高層次、高素質公共衛生人才提供了寶貴經驗,對于進一步推動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與發展必將產生積極的意義。
(公共衛生學院 全科醫學院
醫學技術與麻醉學院 護理學院
包頭醫學院“同一健康”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