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教師專業化發展要求,提升青年教師對職業定位的認知和從教能力,加快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專業知識過硬的青年教師隊伍,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針對學院師資隊伍結構,根據學科發展及人才培養需要,于2023年9月6日—28日組織近三年入職的青年教師進行崗位勝任力提升系列培訓。此次培訓內容涉及入職教育、師德師風、教學技能、科研素養、規章制度五個方面,旨在幫助青年走專業化成長道路,為成為“四有”好老師奠定扎實基礎。
一、夯實基礎 砥礪奮進
為了進一步引導青年教師了解教師職業特點,確立職業目標,提升崗位適應能力,勝任教書育人崗位要求,學院黨總支書記孫小榮針對《新時代高校教師執業行為十項準則》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解讀,對青年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學院院長宋芳教授針對學院發展歷史和基本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引導青年教師牢記“夯實基礎,砥礪奮進”的院訓,立足本職崗位,不斷加強知識儲備,努力提升業務水平,堅持“四個相統一”,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引路人”。

二、教育為本 育人為先
“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為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使教師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做“四有”好老師。學校“師德標兵”閆艷教授、 賈建新教授以身示范,開展以“如何做四有好老師”為主題的師德師風先進事跡宣講。
學校“師德標兵”閆艷教授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培養的青年教師不僅在學校、自治區各類教學大賽中屢獲佳績,而且科研成果也是碩果累累。

學校“師德標兵”賈建新副院長全身心致力于教書育人工作,在教師團隊組建,本科生科研素養的培養、創新創業大賽等方面收效斐然。

三、教學有法 教無定法 貴在得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進一步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學院安排榮獲自治區級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或)課程思政比賽一等獎的四位教師分別做精彩講座。
陳晶教授圍繞“如何書寫教學設計、教案及講稿?”進行了詳盡講解,并強調教學設計、教案及講稿對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提升的重要意義。

白慧敏副教授就“課程思政示范教學”進行了系統講解,同時交流分享了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青年教師課程思政比賽注意事項和參賽經驗。

趙利美副教授針對“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應用”進行了細致講解,重點介紹了優慕課、長江雨課堂及基礎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的使用方法及適用范圍。

賈建新教授圍繞“如何提高課堂理論、實驗教學效果?”,結合課堂教學實例,分析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及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相關舉措。

四、科教并舉 兩“翼”齊飛
科研和教學同向同行是基礎醫學發展的根本。為了提升青年教師的創新意識和科研素養,學院分管科研和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長薛永志教授以“如何走進科研殿堂”為主題,針對青年教師如何快速融入本學科科研團隊,如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進行經驗分享,同時要求青年教師在過教學關的同時,積極投身科學研究,努力成為一名教學精、科研強的合格高校教師。

教學科研科副科長王欣欣副教授就科研倫理和科研誠信做了專題講座,并組織學習了《發表學術論文“五不準”》《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等相關文件,引導青年教師遵守科研誠信,弘揚科學精神,堅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維護風清氣正的良好學術生態環境。

五、人才為基 制度為本
學生作為教學的主要對象,學生工作是教育教學的重要一環。為了讓新教師提前了解班主任的具體職責和工作內容,學院黨總支楊美霞副書記從學籍管理、學位授予、創新創業三個方面介紹了學校的學生管理規章制度和相關政策,并從“教”與“學”的角度分享了課堂教學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智慧工具。

實驗中心副主任馬強副教授針對實驗室水、電、化學品、實驗動物等安全因素和安全隱患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講解,提升教師對實驗室安全的防范意識。

辦公室負責人王興宇分別從國有資產備案和計劃財務報銷兩個方面,結合實際操作幫助青年教師熟練掌握項目經費報銷、差旅報銷、辦公經費報銷等的相關要求和程序。

六、以史為鑒 開創未來
為了更好地引導青年教師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在培訓的最后環節,學院安排青年教師參觀了學院展室。老教師們留下的工整手寫教案和講義,給青年教師們上了最為生動的一課。

宋芳院長在系列培訓結束時強調,青年教師要熱愛本職工作,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使命感,時刻牢記作為一名教師的“初心”和“使命”;青年教師要盡快勝任工作崗位,具備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
2023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