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浙江大學黨委書記 金德水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關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認真學習貫徹講話精神,牢牢掌握黨對高校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把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優勢轉化為高校發展優勢。
準確把握新形勢下高校黨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責任使命
當前,全球范圍的教育競爭、科技競爭、人才競爭不斷加劇,對我國高校改革發展各項事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賦予高校黨委更為重大的責任使命。我們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牢牢抓住黨建偉大工程“龍頭”,切實承擔起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進一步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保落實,引領推動高校真正成為擔當歷史重任、爭創一流成果,實現民族復興偉大事業的強大力量。
著眼交流互鑒,加強統攬全局,為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把好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要堅定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目標定位和路徑選擇,確保黨委始終成為堅持正確辦學方向的“舵手”。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內涵塑造品牌、擴大話語權。
著眼意識形態斗爭新變化,加強思想引領,為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定好基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堅持不懈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在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益激烈、多元化利益訴求日趨凸顯、境外意識形態滲透暗流潛行、網絡負面信息伺機擴散的嚴峻形勢下,堅持黨的領導,筑牢意識形態陣地,不斷強化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固本工程、鑄魂工程,更是辦好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的必然選擇。2015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表達了他對浙江大學教師的節日祝賀和殷切期望,希望浙江大學在源源不斷培養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走在前列。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保證高校始終成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堅強陣地。
著眼建設創新型國家新要求,夯實支撐,為服務國家重大急需貢獻力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新是大勢所趨、國家命運所系,也是大學責任所在。實踐證明,高校在解決重大科研問題、實現科技創新的加速突破上潛力巨大。我們要加強黨建,發揮制度優勢,集中科研力量實現重大突破,打造高水平、強輻射的創新源和思想庫,更加自覺地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創新。
著眼高等教育強國新戰略,深化改革,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學集聚動力。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對標國家“雙一流”建設目標和社會期待,我國大學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迫切需要我們增強黨建工作在筑牢基礎、搶抓機遇、凝聚師生、推動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全面深化綜合改革激發活力和創造力,進一步提升辦學治校能力水平,早日實現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目標。
奮力開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黨的建設新局面
圍繞黨中央對建成高水平大學的要求,浙江大學黨委按照“實施黨建偉大工程,實現黨的偉大事業”的總體要求,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黨的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形成了有益經驗。
堅持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動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實施“培育時代高才、構建學科高峰、打造科研高地、匯聚名師高人、積累文化高度、探索改革高招”的“六高強校”戰略,主動服務國家區域發展。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通過與浙江省委宣傳部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傳媒學院,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等,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與全校56個院級黨組織簽訂意識形態工作責任書,確保“學術研究無禁區但要有規范、課堂講授高水平且要有紀律”。
堅持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動搖。“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始終是高校的核心使命。學校重視育人工作,深入開展教育教學大討論,構建起以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實施“育人強師”全員培訓計劃,組織教師干部赴井岡山、延安等革命老區接受理想信念和革命傳統教育。連續六年實施“新生之友”寢室聯系制度,校領導、兩院院士和廣大教授帶頭與本科新生寢室建立一對一聯系。面向學生黨員開展“先鋒學子”全員培訓,重點做好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強化網絡思政工作,建成一支善用“網言網語”引領輿論的“求是網軍”隊伍。
堅持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不動搖。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我們充分調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主動性、積極性,發揮應有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學校建立了院系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和院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制度,推動落實黨內政治生活制度化常態化。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倡導黨員為群眾辦實事,實施“事業之友”黨員與非黨員教職工結對聯系制度。不斷強化黨建條件保障,確保黨支部有責有權。
堅持落實師生為本辦學理念不動搖。將依靠師生、服務師生、成就師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為師生創造一流的成長發展環境。學校建立校領導班子成員聯系院系、民主黨派、黨支部等制度,開展“書記有約”“校長有約”活動,暢通校領導與師生交流的渠道。建設行政服務辦事大廳,全面梳理學校“責任清單”“審批清單”和“服務清單”。堅持和完善以“雙代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加強對統戰工作的指導,成立社會主義學院,積極發揮黨外人士在學校改革發展中的作用。改善教職工待遇,保障教師安居樂業。
堅持營造風清氣正發展環境不動搖。作為真善美的殿堂,大學應以更高的標準和更嚴的要求,不斷強化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學校切實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發揮院級單位紀委作用,建立和推進內部巡查制度。深化反腐倡廉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完善領導班子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端正選人用人風氣,建設素質過硬的干部隊伍。加強科研經費、資產處置、成果轉化等重點關口的過程管理和風險防控,全力實施招生“陽光工程”。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加強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在校院兩級公務接待、公務用車、辦公用房、出國(境)管理等方面深入自查自糾,持之以恒抓好整改落實。大力開展平安校園建設,維護校園和諧穩定,營造“心齊、氣順、勁足、實干”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