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至,祭奠先人是清明節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是,清明節傳統的祭奠方式所帶來的安全和環保問題日益凸顯,文明祭奠呼之欲出。早在半個世紀前,作家老舍曾在文章中寫到:“清明到了,處處桃紅柳綠,且別忙著去燒紙吧,最要緊的還是種樹”。是啊,為逝者獻束花或種棵樹吧,這可以說是老舍先生對清明節文明祭奠的建議。時至今日,在大力提倡環保、低碳、綠色生活方式的今天,我們更應該讓清明節遠離陋俗。
提升文明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祭奠環境。加強對祭奠用品的管理和引導,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既能滿足群眾精神需要,又符合先進文化發展要求的祭奠形式和文明禮儀,使清明節真正成為“傳遞親情、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
記者日前在新浪網發出一條微博:“讓全社會一起行動起來,摒棄祭奠陋習,倡導文明綠色的祭奠之風,讓清明節成為真正的‘綠色清明’。近年來,花祭和網祭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元芳你怎么看?”引來不少網友回復和討論,現摘錄部分——
吳尚:讓鮮花蠟燭代替了燒紙和鞭炮,體現文明綠色的新風尚。應廣泛推廣家庭追思、網絡祭奠、環保祭奠等綠色祭奠方式,既滿足了追思親人的需求,又保護了環境,從而體現清明節的豐富內涵。
小月超人:花祭和網祭都是挺好的,既可以減少火災隱患,又不鋪張浪費。每年的清明時節,都有山林大火,就是掃墓焚燒紙錢引起的。許多上了年紀的人,對網絡不太了解,而這些人恰恰就是祭奠的主要人群,他們的傳統祭奠觀念根深蒂固,對花祭和網祭等新事物接受相對較慢。我們主張文明祭祀,絕不等于否定傳統習俗,在某種程度上,正是為了古老的祭祀傳統能夠健康地傳承久遠。
藍旗:花祭網祭好啊,可以隨時隨地祭祖,不受時間限制,而且減少交通壓力,不燒紙錢元寶,也就不會污染環境。
亮劍007:清明祭祖,不管是花祭還是網祭,都是緬懷感恩先人的一種形式,與其注重形式不如關心老人生前的精神和物質生活,讓老人家擁有開心幸福的晚年,才是子女和社會更要關注的事情。(遲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