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強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貴在堅持知行合一、堅持行勝于言,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深入學習領會這一重要精神,需要統籌兼顧、多管齊下,采取多種方式和手段,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看得見、信得過、學得來的日常行為規范。
拓寬教育引導渠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人民中發揮主流作用、產生主導性影響的價值觀。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加強教育引導,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構建廣覆蓋、多層次、立體化的價值觀傳播格局,發揮好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等傳統媒體的價值觀傳播主渠道作用,強化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輿情研判和正面引導,在事實報道中體現正確導向,在信息服務中開展思想教育,在輿論監督中弘揚社會正氣。依法加強網絡管理,規范網上信息傳播秩序,凈化網絡輿論生態環境,用正面聲音和先進文化占領新媒體陣地。堅持突出主題、寓教于樂,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為載體,開展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深入挖掘紀念館、博物館等蘊藏的文化資源、教育資源,增強核心價值觀認同、凝聚價值共識。
發揮文化浸潤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對于社會成員的思想和行為具有重要的浸潤功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優質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塑造和提升人們的精神品質,促進人們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努力為人們提供均等優質的文化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促進優質文化資源向社會免費開放、向基層農村流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原則,健全科學的文化創新生產評價標準和機制,自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文化創作生產過程中,使文化產品更好地發揮引導社會、教育民眾的作用;加強對新型文化樣式的引導,讓不同類型文化產品都成為弘揚社會主義主流價值的生動載體;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使之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增強影響力和感召力,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不竭源泉。
豐富文明創建載體。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主體。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應將開展傳統活動與創新有效載體相結合,創新和豐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不斷提升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榜樣示范、志愿服務等形式提升社會成員文明素質,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以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為載體,通過尋找榜樣與自我的共性和契合點,營造“比學趕幫超”氛圍,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動力和目標。發揮志愿者業務特長,圍繞科學普及、文化惠民、政策咨詢、就業指導、心理疏導、醫療保健、法律援助等內容,設計多種服務形式和平臺,擴大志愿服務覆蓋面,提升志愿服務規范化、專業化、社會化水平;以城鄉社區為重點,以相互關愛、服務社會為主題,圍繞扶貧濟困、應急救援、大型活動、社會公益等,針對空巢老人、困難職工、留守婦女兒童、殘疾人等不同群體,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強化體制機制保障。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應使之融入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實踐,轉化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方針、政策、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策導向、利益導向和體制機制。加快推進社會誠信體系、誠信制度、誠信環境建設,以誠信道德建設為基礎,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重點,突出抓好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誠信等建設,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開展形式多樣、方法靈活的對話、協商、疏導、調解活動,形成科學有效的訴求表達機制、利益協調機制、溝通協商機制、矛盾調解機制、權益保障機制;通過立法、執法、司法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與行,用法律手段規范人們日常行為,使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得到鼓勵,讓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受到懲戒。